早该写点文字,纪念逝去的青春,重拾温暖的记忆,感谢母校的栽培,感谢师长的帮助。
可每每想要提笔,却总因事务太多、思绪太杂而投笔。频频涌起的思绪,屡屡被安排得满满的时间挤占。一方面,琐事不少,让现实中的人无法再静下心来,去淡然无虑地梳理时光的羽翼;另一方面,诗人职业病,似水流年不忍顾。我已不敢轻易打开记忆的阀门,任由伤感不由自主地一泻千里了。在母校念书的日子里,我把四年时间全部用来学习。感谢这段有些安静孤独的青春岁月,为我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奠定了无可动摇的信念根基。此后,我的意志变得无比坚强,不管什么样的困难挫折,在自己看来都不成任何问题。在苦闷的磨砺中,我变得自信且勇敢。这一精神状态给我奋斗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支持力和战斗力。人渐成熟,依然敏感的心竟久久不敢打开记忆的魔盒,怕彻骨的感动重现那回不了的过去,怕昔日的遗憾刺痛今日的神经,怕今天的努力辜负了昨天的向往,怕岁月的划痕绊住了今天的足迹……
此时此刻,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但整个心,却永远无法割舍于华锐美丽的校园。几个月来,不觉间频频梦见回到母校。多个故地重游的场景,无意识地吐露出内心刻骨的思念。一觉醒来,终归是梦。那份深沉的思念,穿越千万里空间,飞跃近十年时间,化成深刻、激荡的梦中感动,如海浪般叩问着我不敢打开的心扉。历数着回忆的碎片,抚往思今,不禁怅然。于是,提笔疾书,终有此文。为给剪不断思念的内心一个交代,也为了了却一桩压抑甚久的心愿。一旦执笔,岁月沉淀的思绪便如潮水般汹涌、翻腾。感慨、感动,夹杂着思念、留恋,以及无尽的感动,化成了今日浸满泪痕的本文……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与关照。没有母校提供的平台和机遇,就没有今天的我和今天我脚下的路。同时,我要向学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其他工作人员,包括寝管阿姨、食堂师傅、教室管理老师、清洁工阿姨等等深深地鞠上一躬,献上我诚挚的谢意。因为你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改变了我生命的轨迹。我也希望我真诚的感恩,能变成对你们真诚的祝福。远在异国,校园的风景时常倒映在记忆的湖泊。当记忆如鲜花般绽放,收获的,是无尽的成长感动。想起曾经给山下的湖起名为“镜云湖”,给山上的凉亭起名“翼风亭”,给学院名称创作了对联“华气冲云书春夏,锐意穿石砺秋冬”,还为校园的旖旎风光写了篇散文《校园,还是公园?》。我怀念图书馆、自习室、篮球场、教学楼斜对面的山坡,怀念这些给我一隅安静,让我排遣孤独、朗读英语、创作 诗歌、倾诉心情的地方。
作为心系学院的校友,我一直关注母校的网站,时常为学院的快速发展,为无数优秀学弟学妹学习实践的进步喜讯而感到十分欣喜。蓬勃向上,生气盎然,这种正能量让我的心里无比慰藉,深受积极乐观气氛感染的同时,也期待自己能为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校园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一位值得尊敬和爱戴的领导、一位谦和而又优雅的长辈——我的伯乐和恩师董事长高峰先生。在母校读书期间,我有幸于英语角认识了这位和蔼可亲、思想深刻而又见识独到、谈吐风趣的老师、长辈。后来,还有幸成为了他的宾客,有幸聆听他传奇的经历和智慧的教诲,更使我受益匪浅。这些道理和理念,成了我一生宝贵的财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听闻他讲述青年创业时期的辛酸苦辣,我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同时,信仰中也立起了一个学习的标杆和一面前进的旗帜。以后,每当我面临艰难困苦时,他言传身教的标杆就会给我提供做人和求学的参照标准,他乐观而又坚韧的旗帜就给我指引正确的方向。我从这一榜样身上汲取了无尽的昂扬斗志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人非常感激与感动的是,在求学道路上,他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当他得知我特别喜爱写作之后,特地给我分配了一间单人寝室,以此支持我的文学创作。日后每次与父母说起这件事,我和我的家人都对他的善行心生感激。因为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没有安静独立的环境,一切都是空谈。如果不是他的大力支持,我的英汉双语诗集《永恒的纯净》(The Eternal Purity)可能就不会在那时面世。除此之外,当他得知我联系到武汉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后,二话不说就驱车带我奔赴武汉拜访名师。当时所受的超高规格待遇,真的让我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诚惶诚恐、受宠若惊。不觉间,此事已过了八年有余。但此中感动,清晰犹如昨日。饮水思源,恩情常在。忘不了,见面时他充满人文的文人关切:“天这么凉,还穿凉鞋,冷不冷?”忘不了,出书之后赠他书时,他又严肃又幽默的玩笑:“这本书多少钱?我得买你的书,支持你的发展啊!”“赶快签个名,否则以后出名了,找你签不上了!”忘不了,考上博士后对他报喜时,他温暖的鼓励:“李泉,不错啊!恭喜你考上了四川大学,我们又成校友了!”忘不了,他对我说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你有条件成为大师,可一定要好好努力啊!”……
感到欣慰的是,他昔日的信任与支持,如今结出了丰收的果实。这些年来,有幸得遇名师,学术方面一路向前。毕业后的六年之内,如愿应届考取了211、985国家重点大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从未止步不前,将每场战役的胜利视为下一次战斗的起点。于是,数年如一日,终于有幸在校期间参与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省级项目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达两位数,翻译的英语名著亦接近两位数。今年,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的机会,来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我终于如愿肩负起学习西方文化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双重使命,让昔日的学习和创新有了改进和推广的机会;创作方面,继续坚持笔耕不辍,诞生了多篇诗歌散文作品。也许,对于严师来说,点滴的成绩不足以让他满意。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绝不会对他无私的栽培交上一份白卷。
总而言之,窃以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如同一艘巨轮的掌舵手。巨轮能够驶向繁荣的明天,与掌舵手的见识、品格、智慧和能力有重大的关系。高董是个优秀的领航者,同时更是名卓越的教育家。校园没有教育理念就堕落成了灌输书本条文的机器,而有了先进的理念校园的机体就注入了灵魂,可以成为教书育人的摇篮、培养国家栋梁的杏坛。我深信,学院在高董等英明领导的带领下,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这不仅是一个信念,同时也是一个祝愿。
另外,我也想对王志华副院长、外语系罗主任、当时的班主任老师、现已任外语系行政秘书刘颖方等领导老师表示特别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在读期间对我的关怀和照顾。
最后,再次祝愿学院同心协力、再创辉煌,祝愿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谨以最近创作的一首诗,来表达我最深沉的感恩。
The Solitary Star
—The Star of Literati
Up above my head afar
There lies the boundless heaven
And staring at the brightest star
I found my spiritual beacon
The holiest eyes shining there
Illuminate a great kingdom
And then lead me to the giver
Of eternal light and wisdom
Oh,Star of Literati
Star of gospel
I know thou art also gazing at me
When I watch thee from below
Oh,Star of Literati
Star of hope
I know thou wilt always hold on to me
When I am about to fail
Under the fruitful tree
I sit in serenity
Feeling my mind and spirit
Unite in harmony
Thy words calm my heart
And sanctify my soul
I was enlightened where I come from
And where to go
Through the thick clouds
I could see thy face
And to follow thy guidance
I have to nourish my faith
Absorbed in meditation
I embrace great warmth
And the highest honor comes
When God opens his heavenly arms
Dec 24, 2014
Tucson, Arizona
孤独的文曲星
仰望着深邃的星空
我的心和繁星一起跳动
凝视着璀璨的星光
我找到了梦想飞翔的方向
夜空中最亮的文曲星
你是苍天圣洁的眼睛
启迪智慧的文曲星
你是光明与才华的结晶
啊 孤独的文曲星
我的信念之星
我知道每当我仰望你的时候
你关爱的目光总是把我守候
啊 孤独的文曲星
我的希望之星
我知道每当艰难困苦逼我放手
你都慷慨地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静静地坐在硕果累累的树下
我的灵与肉在冥思中得到了净化
就在顿悟的刹那
我的心田 馥郁芳华
听了你遥远的倾诉
我知道孤独的我们,并不孤独
我明白了自己来自何方
将归何处
透过那浓密的云彩
我看到你圣殿的所在
为追寻你天国的足迹
我用虔诚建起信仰的阶梯
独自沉浸在诚挚的祈祷
我心中卷起温暖的浪潮
荆棘的桂冠凝聚着最大的荣誉
看你洁白的圣光把全世界照耀
2015年2月14日
作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
作者简介:
李泉,男,1987年生,河南安阳人,四川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比较文学、文艺学与翻译学。华锐学院外语系2005级本科校友。参与多项学术科研项目(教育部重大社科攻关项目一项)、参加多次学术会议,发表多项科研论文成果并多次获得奖励与表彰。
所获奖励与荣誉称号如下:
一、颁发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1. 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学金
2. 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二、颁发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所获奖项:
1. 四川大学光华奖学金
2. 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3.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一等励志奖学金
4. 四川大学第一届马识途文学奖
5. 四川大学国家奖学金
取得学术成果如下:
一、期刊论文:
1. 李泉,《从生命存在的本体视阈看艺术创作》,《艺术研究与评论》第三辑已录稿,四川大学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2. 李泉,《论翻译二元视阈对话中意义的变异及其主体性》,《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已录稿。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011年度规划课题“翻译与意义生成的本体论研究”(项目编号:11XYY003)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意义生成的本体论研究――基于翻译转换过程中意义变异的考察”(批准号:SC10B055),同时获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CSC No. 201406240044)资助。
3. 李泉,《英语世界的金庸小说研究—以宋伟杰的金庸小说民族观研究为例》,《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2014年05期。本论文为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4. 李泉,《混杂的个体身份与历史失忆症——美籍华裔学者宋伟杰的金庸小说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华文文学评论》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6。本论文为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5. 李泉,《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向—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曹顺庆访谈录》,《四川戏剧》2014年02期。
6. 李泉:《中国人为什么读不懂中国文论—从黄侃先生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谈起》,《山东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3年11期。本论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批准号:SKX201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7. 李泉,《< 论语>英译的文化话语变异研究》,《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来源集刊)2013年03期。本论文为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8. 李泉,《奥威尔:一名政治作家的思想探寻》,《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2013年02期。
二、学位论文研究:
1. 博士论文:《英语世界金庸武侠小说的译介与研究》,为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16)子课题。
2. 硕士论文:硕士论文课题“Historical Approach Reflected in Orwellian Art”(《奥威尔艺术的历史哲学》),相关论文成果《奥威尔:一名政治作家的思想探寻》发表于《当代文坛》2013年02期(CSSCI来源期刊)。
三、出席会议:
1. 2013年5月18日-19日出席由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和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阿坝自治州,水磨镇),提交并宣读参会论文《论翻译二元视阈对话中意义的变异及其主体性》。
2. 2013年8月5日-8月8日出席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3. 2013年8月17-18日出席由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语言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inguistics and Cognition),提交并宣读参会论文“On Historical Subjectivity and Linguistic Cognition”《历史主体性与语言认知》。
4. 2013年 10月24日至27日出席由东方诗话学会主办,由西华师范大学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承办的“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川,南充),提交并宣读论文《从黄季刚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谈起》。
5. 2014年8月16日至20日出席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国际美学协会、河南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11届年会,受邀参会宣读论文《艺术创作:生命之歌》并加入会员。
四、教材编写:
1. 李泉,第三章“艺术的创作”第一节“艺术的发生”,曹顺庆、柴永柏主编:《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 李泉,第十三章,“三大史诗”,曹顺庆主编,《中华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3. Li Quan (Proof Reader), Shunqing Cao, “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rative Literature”, Springer-Verlag, 2014.
五、作品发表与出版:
1. 英汉双语诗集《永恒的纯净—哭泣着的静静的雪》(Purity of Eternal—The Silent Sobbing Snow),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8.
2. 英文诗歌“Bloody Cross”(血色十字架),载英文诗歌刊物“International Enchanting Verses”(March Issue I, 2008)。详情接见参链: http://www.theenchantingverses.co.nr/
3. 法文诗歌“Les souvenir d’automn”(秋日遐思),载法文刊物“Journal de l’Alliance de francais”(《法语联盟月报》,July,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