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小石榴迈入信院的时刻。秋高气爽,书声朗朗,从9月2日开始,随着数千名新生陆续抵达美丽的校园,学校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喜悦之余尽是一幕幕志愿服务的温暖场景与一段段新生与家长们依依不舍道别的亲情画面……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将以信阳学院为起点,向自己的梦想奋力奔跑。
迎新期间,设立在理工楼前的迎新现场热闹非凡,校园里人头攒动,新生入学报到进行得如火如荼。迎新志愿者们微笑着将每一位新同学送到报名点,积极帮助新生们办理一系列入学相关事宜。迎新志愿者们热情服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展现了我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师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新生以及家长们的一致认可。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杨明月同学说:“为了迎接新生,准备工作都是提前做好的,每个路口都有志愿者。同时,我们还做好了志愿者排班工作,方便在值班点帮助新生们搬运行李以减轻家长们的负担。”志愿者在现场忙碌着,为新生引路,搬运行李,虽然比较辛苦,但是累在身上,甜在心里。杨明月同学还说:“每当帮助他们拿行李时,每当听到他们向我们道一声谢谢时,都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就是这种感觉;校医务人员也一直在现场为同学们提供医疗服务;还有校卫队的小伙伴们,炎炎烈日下坚持在现场维持秩序,指挥交通,为新生指引报到路线;伙食管理委员会的王超同学表示,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饮食方面也是需要多注意的。新生到校报到,忙碌一天,一顿丰富的餐饮能够减轻疲惫感,因此,我们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帮助已经完成报到的新生找到餐厅,维护就餐秩序,并嘱咐他们餐后要将餐具放到碗筷回收的地方,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每天都会对餐厅卫生进行检查,不断提醒同学们注意饮食卫生;给广大新生及家长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将信院人的奉献精神,传承给每一个人。
迎新入学季,学子入校来。小石榴们迎着秋风踏进校门,来自各地的莘莘学子有的是父母兄长送行,有的是随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不顾路途遥远跋涉而至。文学院一对来自济源市的亲兄妹先后都成为了我校学生。哥哥翟晓鹏是2012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今年刚毕业,目前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学业优秀的他在学习之余还曾担任文学院学生干部,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校期间,他见证了学校的迅速发展,表示学校发展前景很好,所以今年妹妹报考志愿的时候也推荐她报考我们学校。可喜的是,妹妹今年也如愿被学校录取,爱好文学的她也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谈及妹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他看着妹妹微微一笑说:“希望她能在这里珍惜时光,在以学业为重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妹妹踏入哥哥曾生活了四年的土地,陌生而又熟悉,“在大学新的开始,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哥哥一样优秀,争取毕业后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妹妹满怀期待地说。与此同时,还有2016级文学院广播电视学本科班的闫玉静同学,她是来自宁夏银川的一位回族姑娘,这次是独自一人到校报到,父母希望她能多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的能力。她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子,梦想是当一名主持人,拿着话筒站在自己喜爱的舞台上,而且对传媒方面有极大的热情。在得知我校在考研率和就业岗位的佳况后,决定到我校就读,希望她能在我校实现梦想,成长成才。
今年刚入校的社会科学学院的管甜甜老师,是2016级教育学专业本科4班、5班的新生辅导员,她刚从信阳师范学院硕士毕业,尽管有压力,但看着热情可爱的小“石榴”们,了解到学校的日趋完善的教学及管理制度,她表示有足够的动力与信心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我校的校训:勤学、笃行、求真、创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刚当上辅导员助理(班代)的赵盼第,是艺术学院2015级环境艺术设计1班的学生,她谈到自己首次迎新,内心也很激动,他们的任务很繁琐,需要认真审核前来报到考生的准考证、照片等一系列相关材料,协助发放一卡通和手机卡,并逐一登记新生联系方式。从9月2日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3天的迎新工作。她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工作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还能为老师分忧,尽自己绵薄之力,过的很充实,也有很大收获。”作为班代,她的工作不止是迎新,还有迎新之后整个班集体的大小事务。她在这里建议,刚来学校的学弟学妹们,不懂就要开口问,生活和学习方面有任何问题都要提出来,这样才能得到及时解决。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学是求知的殿堂,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愿2016级学子在信阳学院,能够接过学长学姐们传递的那份执着与温暖,不断进步,努力超越,于将来的毕业季,踏入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