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日益深入,许多外籍教师走进我们的课堂,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们为学子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异域文化之风,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同学们拓展了专业学习的国际化视野。在艺术学院张中卿老师的帮助下,笔者有幸采访了艺术学院的两位白俄罗斯外教NATALLIA和OKSANA。张老师是这两位外教的师弟,从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留学归来,现任这两位外教的专职教学翻译。在张老师的帮助下,NATALLIA和OKSANA两位老师为我校学子带来了新颖的西方音乐教学理念与前沿知识。
从白俄罗斯远道而来的两位美丽外教NATALLIA和OKSANA,目前在艺术学院分别承担着钢琴和声乐课程的教学任务。无论是面对面的访谈还是随堂听课,笔者发现钢琴老师NATALLIA的嘴角常常泛起微笑,她认为微笑是最好的语言,能够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感染身边的朋友。她盘起了深棕色长发,柔和美丽、格外迷人,言语间展现出真诚和爽朗。声乐教师OKSANA,同样在美丽中散发着艺术的气息,她白皙的皮肤、金色的秀发、修长的身形,展现着异域歌者灵动的优雅。
说起中国,两位外教满心欢喜,语调也顿时提高了许多。NATALLIA老师告诉我们:“从小父亲就会向我讲一些有关中国的知识,例如:长城、黄河……中国的美让我感到震撼。我很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文化,现在能有机会来到美丽的信阳学院工作,我感到非常开心。”OKSANA老师说,“我喜欢中国,也喜欢信阳,这里的风景很美,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友好。”当提及她们的学生“小石榴”的声乐学习时,OKSANA老师不禁点头称赞,“中国孩子在音乐方面比较有天赋,特别是男高音,非常棒!”
来到信阳两个月了,两位老师也开始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她们平时会去购物,还学会了中国式“砍价”,NATALLIA老师开心地用中文说起了砍价用语:“十块,二十五,不要,太贵了。”当我们问及她们喜不喜欢吃信阳菜时,她们说白俄罗斯的口味比较清淡,食物偏甜,一开始吃不惯这里的食物,每次出去吃饭,点菜时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但一定不会忘了说一句不要太辣。不过,后来还是找到了爱吃的菜,像红烧茄子、黄瓜变蛋等。OKSANA老师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形态的鸡蛋,很新奇,也很美味,我对‘黄瓜变蛋’这道菜情有独钟。”两位老师回忆,刚来信阳的时候,张老师曾请她们吃过一种烩面,她们很喜欢这种口味,但后来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地方,两人笑言有机会一定要让张老师再带她们去一次。
从白俄罗斯来华教学,不仅在教学方式上不尽相同,而且师生的语言交流障碍也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难关。对此,张中卿老师向我们解释道:“语言方面大可不必担心,她们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第一时间翻译给同学们。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会尽快查阅,给大家解释清楚。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态度。在上课期间,我们也会尽量简单准确,配合肢体语言带动同学们表达感情、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OKSANA微笑着说:“信阳学院的同学们在张中卿老师的翻译下总能很快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我们有幸听了NATALLIA老师的一节钢琴课。生动有趣的知识讲解、热烈欢快的教学互动、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都让人不禁萌发出想学钢琴的念头,想要参与其中。教学中,NATALLIA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们。她会一遍遍纠正学生的坐姿、手指摆放的位置,追求每一个细节的精准与完美,颇具工匠精神。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到来,学生们不免有些紧张,NATALLIA老师细心地指导他们,让他们放轻松。在每位同学演奏完毕后,她都会耐心地告诉他们哪里不足并一遍遍地演示,直至同学们完全理解,同时她也会给演奏正确的同学赞扬和鼓励。“赞美是最好的老师,会让他们更加自信。”NATALLIA老师如是说。
课余时间,她会安排同学们背乐曲,并根据每个人的接受程度布置作业,因材施教。同学们则被外教的教学热情所感染,上课时积极主动,跟外教交流互动,气氛融洽。老师们的授课方式以及她们对音乐的不同理解,让同学们觉得很新颖,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如果有同学发现自己落下了课程,第二天就会主动去旁听,把落下的课补回来。NATALLIA老师觉得她的学生非常努力,非常棒!她很享受与学生们的交流过程。
音乐融合于文化之中,绽放出迷人的魅力。我们在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中前进,OKSANA和NATALLIA表示,她们也很喜欢在信院任教,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在艺术学院举行的迎新生晚会上, OKSANA老师台上美妙的歌声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不久前,在学校的“青春扬帆,梦想起航”迎新生文艺晚会上这两位外教还和晚会主持人欢乐互动,NATALLIA老师还学唱了信阳民歌,仅听一遍就能够流利地唱出来,这让人由衷敬佩老师的专业素养。她们带来的节目是选自歌剧《桑松与达莉拉》的歌曲《我心花怒放》,二人一弹一唱,默契配合,在抑扬顿挫中呈现出刚劲之美。随后,NATALLIA老师的钢琴独奏世界名曲《德彪西< 前奏曲>》也再次震撼全场,她们专业优雅的表演将整场晚会带入了高潮,获得了师生们的阵阵喝彩。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两位老师平时在家里休息时,都会坚持练习钢琴和声乐,并通过北京卫视和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等渠道,直观了解中国的戏剧和音乐文化。
谈及白俄罗斯,张中卿老师觉得该国最大的特色就是音乐!那里的人们喜欢音乐的程度令人惊叹。张老师介绍道:“在白俄罗斯,街上的乞丐会在大剧院门前乞讨,当他要到的钱足够五万块白俄罗斯卢布(相当于人民币五块钱)时,一般都会选择买一张门票,进入剧院听一场音乐会。”在和他的深入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白俄罗斯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在音乐教学方面,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在这种浓厚的音乐教学氛围的熏陶下,许多学生从小就对音乐有了极大的热忱。因为当前的白俄罗斯社会经济状况不景气,所以音乐老师的工资普遍都不高,当音乐老师就是纯粹的个人爱好,收入微薄但受人尊重,走在大街上可能会有人找他们索要签名、合影等。
在信院与在白俄罗斯不同,在这里教学的重心是先想办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学习音乐,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音乐品味。为了避免学生陷入“只学习理论,不专注内涵”的误区,这两位外教注重因材施教,她们对于我校学子的教学方式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勤于实践为主。
若说信阳给两位老师的感触,OKSANA欢快地说:“来到信阳,觉得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信阳的一山一水都充满了妙不可言的魅力。喝过信阳毛尖,很新奇,很喜欢,想要买一些信阳毛尖带给家人尝尝,也让他们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两位老师的笑容爽朗纯净,态度平易近人,让我们整个谈话都是在欢笑的氛围中进行。异国风情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奇与向往,更多的是文化交流与相互学习。为了让她们能够舒心工作,让这种文化交流能够引向深入,我校为这两位外教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给她们安排了公寓套房,小到一套餐具,一个出行乘坐公交的路线及站点中文翻译,大到她们各自琴房里的双钢琴配置等。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工作,让她们深切感受到了信院浓郁的人文情怀。
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我校在建的音乐厅等先进设施投入使用,我校音乐专业建设将会拥有更好的条件。我们也期待随着学校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和中外文化融合文明成果,为同学们提高专业和文明素养助力。
NATALLIA:2003年,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硕士学位,欧洲钢琴教师协会白俄罗斯成员。曾任教于明斯克格林卡国立音乐学院,并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出。
OKSANA: 2013年,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研究生教育系高级教师进修班。2011年于芬兰获得“21世纪艺术”国际声乐赛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