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应我校邀请,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副研究员在我校图书馆102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革命——道德课堂的责任与使命》的学术报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录生、党总支书记李赟和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会由陈录生主持。名誉校长王北生、副校长毛海涛热情接待了田保华一行。

田保华从课堂文化的革命、课堂灵魂的革命、课堂革命的愿景等三个层面展开阐述。就课堂文化的革命问题,田保华指出,2001年开启的新一轮教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革命”,实质上就是课堂文化的革命,因而需要重建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三个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是“北斗系统”,是教与学的一部分,需要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就课堂灵魂革命的问题,他表示,课堂灵魂的关键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要落实核心素养,要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需要从课程植入的角度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他呼吁要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要做到课堂落实、课程落实和评价落实。就课堂革命的愿景,他强调了学习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对课堂革命的前景进行了积极地展望。他用平实的语言对道德课堂的责任与使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明了课堂改革的具体方向。




讲座结束后,在王北生等陪同下,郑州市副局长田保华、郑州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王维、郑州未来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元双、北师大出版社电子音像社副社长江上、河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王振存、郑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主任王献玲、郑州师范学院博士王俊明等一行实地参观了学校校园、汽车技术实训中心、艺术学院展厅、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对我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教风学风表示赞赏。
田保华,男,现任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副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2001年至今,潜心于新课程改革领域的研究探索和区域推进。郑州市“道德课堂”理念的创始人和推动者,其研究成果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改革典型案例库。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基础教育课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著有《教育即道德》、《课改有道》、《教育有道》等专著。2011年12月,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评为首届“十大教育改革杰出人物”。
(社会科学学院 供稿 )